核心提示
产业焕新,科创赋能,强基固本兴经济;生态筑梦,惠民提质,聚力凝心创未来。
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海城市以“产业强市、科创强市、生态强市、惠民强市”四大战略为核心,逐步构建起具有海城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2024年,海城市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标志着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年,海城市作出了“‘北纬40度 海城质造’强市计划”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2025-202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国百强县争先进位”的发展定位。
这一宏伟蓝图的确立,为海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今,海城市正锚定目标、加压奋进,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红,坚决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为“北纬40度 海城质造”强市计划的深入实施提供保障、贡献力量。
(海城澄洲湖旁高楼林立,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聚焦转型升级 加速提质增效
仅仅用了17秒时间,工人汤洋就用数控加工仪器对1103毫米长、500毫米宽的钢板进行了复杂造型的切割。3月5日,在位于西柳镇的辽宁瑟克赛斯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种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产品装配和翻转,一件件成品板式换热设备陆续下线,发往各地。“我们是国内唯 一能够同时生产板式换热器、换热机组、换热器密封垫、换热器模具的全产业链换热设备制造企业。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首批瞪羚企业和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工程师赵长征表示,公司不断通过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研发和检测等关键技术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今年的目标是力争跨入国内板式换热器行业前五强行列。
辽宁瑟克赛斯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是海城市进行产业强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城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蓄积工业爆发力、提升服务业辐射力,高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海城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优先发展菱镁、钢铁深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依托菱镁产业绿色升级试验区,构建菱镁产业“1+N”全产业链体系,推动生产重点向高附加值方向集聚,建立全球知名菱镁产业集群,推动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亿级世界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基础再造工程,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和规模应用,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瞄准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领域,整合集聚资源要素,全力打造现代及未来产业的育成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辽宁瑟克赛斯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检查刚生产出来的换热器。)
今年,海城还将狠抓产业链精准招商,增强经济发展能级。密切跟踪世界500强、重点央企和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动向,综合运用资本招商、平台招商、中介招商等引资方式,引进产业链项目。紧盯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加大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产业高精尖前沿未来领域招商,引领带动新兴产业前瞻性技术突破。深化与银行、协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各类商会组织和企业的联系,精准有效开展“以商招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资源向海城加速集聚。完善重大招商项目全流程管理服务机制,保障优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投产。力争到2027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0个以上,落地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
强市计划四大战略核心
今年,海城市全面启动“北纬40度 海城质造”强市计划,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产业强市、科创强市、生态强市、惠民强市”四大战略为核心,通过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力争在全国百强县榜单中争先进位。
产业强市
■高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海城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立全球知名菱镁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世界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
■推动新材料研发和规模应用,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瞄准低空经济等领域,打造现代及未来产业的育成区。
科创强市
■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建立“五步走”培育制度。
■积极引进符合海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生态强市
■实施“一河两岸”差异化空间布局、城市更新行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
■科学合理规划建设“三生”空间,构建宜居宜业“生态圈”。
■推进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场景落地,实施“双信地”服务模式。
惠民强市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擦亮“海城如意”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建设就业创业首 选城市。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建设。